前幾天,有幾件讓我很有感觸,而想打網誌的事。原本猶豫該先發哪篇好,卻發現,這之中都有著些微的關聯。
  這大概會牽扯到台灣的媒體、網路族群、海角七號和鄉民。


  星期三參加學院辦的活動,邀請戰地記者馬儁人來跟大家聊聊。

  他在台灣新聞界工作過、也曾到各國做採訪,從他口中說出的新聞內幕、戰地景象和國際觀,是如此觸動人心。
  我們都知道台灣的國際新聞少到可憐,這是高中時許多老師就一提再提的。

  馬儁人這麼說:「台灣一天到晚搞悲情,搞個入聯假議題把自己塑造成國際孤兒。如果不關心島外事務,憑什麼要求世界來關心你?
  1999年八月,土耳其發生大地震,那是慈濟第一次做國際賑災,上街頭募款。當時很多人罵:「台灣都救不完了,為什麼還要救土耳其?」一個月後,台灣發生921,土耳其國內救災都還沒完成,就派了救難隊來台灣。他們憑甚麼要幫?
  「國內都救不完了,為什麼還救台灣?」
  別忘了他們的傷亡人數將近台灣的十倍。

  台灣過度氾濫的政治標籤,讓很多人根本就失去理性和包容的能力。

  台灣是一個法治的國家嗎?台灣是一個民主的國家嗎?
  如果是,那麼撇開一切罪惡和政治立場,去推擠一個有點年紀的人是對的嗎?去攻擊他的坐車?

  就算他是十惡不赦,年輕版的賓拉登,做出這種事的台灣還算的上是民主國家嗎?
  馬儁人:「這種畫面很丟臉,國際新聞很愛播耶!歷史上哪一個國家會攻擊Envoy的?」




  在網路不發達以前,每個人有各自的言論空間,在家電視機前罵得多大聲,也不會有百公里外的一群網友瘋狂圍剿你。

  但現在,部落格成了一個公開的空間,固然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去回覆留言,但難道因為網路是隱匿的,人們就失去平常會遵循的「禮貌」、「尊重」?


  會這麼說的原因,是因為我看到老貓的文章《看黃哲斌評海角七號,讓我忍不住哈哈大笑》黃哲斌的評論文章

  對於黃哲斌的評論主文部分,我不認同。他談電影本身節奏、敘事、演技方面,以及海角對台灣電影市場的影響,我幾乎全部都不認同。
  但看到底下的回應,以及在老貓部落格的回應,我就知道海角現象讓我厭惡的是什麼了:過多不理性的支持和反對意見亂罵。

  我喜歡《海角七號》,或許可以參見我之前不太專業的感受性評論。但若你試著把這兩篇文章談論的電影名稱,換成任何一部你討厭的電影,然後再去看底下的回應。不覺得太誇張了嗎?

  有些人的言論非常理性,儘管是很尖銳表示對那篇影評的反對之意(我很認同),我卻覺得那是很恰當的文章。但多數的回應,不論正面反面,都只是過於狹隘、缺乏包容理性的情緒化言詞。(底下也有相當理性和論述清楚的海角支持文,卻被版主的認同者胡亂攻擊的例子)

  感覺很多人只是看了幾個關鍵字,就為你貼上標籤,認定敵友,開始批評,卻完全沒有針對到那篇文章的論點。



  同樣的,重灌狂人的文章《王浩宇為「黃琪」用YouTube痛罵PTT鄉民…》也是一樣的狀況。已經打太多就不贅述了。



  扯遠一點,關於各種文評、影評、樂評、政治…等評論,我最無言的就是「這麼厲害你來寫(拍、唱…)啊」的反對意見,你不會寫(拍、唱…)有資格稱好,難道一定要會寫會拍才有資格說不好?


  或者是不相信主觀感受的人,也同樣令人無力。

  再舉海角七號那篇影評為例,雖然我看完覺得很舒服很有韻味,但我百分百相信作者黃哲斌沒有被娛樂到。為什麼那麼多人根據這點就要瘋狂抨擊呢?我有被娛樂到就叫真性情,他沒被娛樂就是假惺惺、自以為是的知識份子?

  若是反對你可以提出很多佐證,試著去說服,或單純討論交流你的想法,表達你的感受,何必否認他人的感受?

  拿我最近一篇音樂文的來說,我喜歡Fionn Regan,你可以提出他的諸多缺點,或者表示Acoustic Folk有某個歌手更為優秀。但如果底下的回應是「你是過度對美國文化有偏見的XXX主義者」之類的,我也很無力吧。




  所以是不是可以多一點理性的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阿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