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不寫舊片的影評,然而上週軍訓課時看了這部1989年拍攝,令我瞠目結舌的電影,不得不寫下滿肚的反感。從年代來看,我並不訝異《鐵腕校長》(Lean on Me)是一部新保守主義意味濃厚的宣教片,儘管摩根費里曼的主演令我有些意外,但最令我訝異不解,乃至於必須發這篇影評的原因是,直到2011年的今天,我竟然還必須觀看這樣的電影,並忍受同學們在其間的哄堂大笑。他們完全無法理解那些笑點背後是多麼不合時宜的價值體系。

  主角Joe Clark在片中所呈現的最大問題就是缺乏社會視野,在他的眼中,每個人都只是單一的個體,他無法看見整個社會的結構是如何緻密地與人的生活連結。這大概正是萊特米爾斯所描述的「社會學的想像」--人們很少意識到,個人生活的模式和世界歷史的軌跡之間有一種微妙的接合,一般人通 常也不會知道,這種接合對於他們將變成哪一種人,以及他們可能參與、塑造的歷史有什麼意義。他們並不具備那種基本的心智特質,可以洞悉人與社會、傳記與歷史、自我與世界之間的互動。他們不能克服自身的煩惱,因為,那造成煩惱的結構變遷是他們無法控制的。
  這種弊病,展現在對美國夢的信念上,也正是Joe Clark在片中所嶄露的態度缺陷。他進到學校後的第一步,是趕走所有曾經販毒、吸毒的學生,而不考慮剝奪這些學生的就學資格、任他們在社區遊蕩是否會對治安造成更大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在他嚴重缺乏社會學想像的觀點中,這些學生是自己變壞的,他們成績不好是因為不願意讀書,他們與藥物牽連是因為他們天生如此或自願成為壞胚子。美國夢所訴說的這種「只要努力,每個人都能有所成就,都能賺大錢」的潛台詞就是:「如果失敗,那是你自己造成的,是你自己的責任。」正因如此,Joe Clark看不到這些黑人學生所處的社會困境,他無力解決這個問題,只能將他們驅趕出他的成就工廠,以免妨礙他的大業。
  同樣的價值缺陷,讓他面對社區孩童的家長時,說出:「你與其去領救濟金,不如陪孩子讀書。」這不僅展現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成績至上、考試導向的狹隘,更忽視了黑人學生與家庭在生活上的困難。一名女孩的媽媽被迫將女兒送養,Joe Clark介入並協助母親找到工作,這個事件的安排凸顯兩個問題。一是,他可以利用私人關係改善這個女孩的處境,卻無法改變整體黑人的處境,甚至,他無法想到,在被他無情對待、驅趕或諷刺的學生,可能就來自這種困境。二是,影片後段的,女孩曾說:「我媽媽找到工作了,她很好。」然後還在輕快的音樂中播放媽媽泡了一杯熱飲陪伴女兒讀書的溫馨畫面。這段令我大為火光,導演想表達的是,黑人學生們的家境問題被解決了嗎?還是暗藏著「只要你肯去工作,就不需要把女兒送給他人」這訊息?
  另一種保守勢力的展現,是以高壓、集權、限制自由的形式來控管學生。Joe Clark罔顧消防安全,將學生鎖在學校內,理由是「避免外面的毒販進來傷害學生」。這荒謬論述我們再熟悉不過了。過去常有人以「女生晚上不能亂跑,才不會碰到壞人」為由,然後將女學生關起來集中管束,但真正該關起來的,不是那些壞人嗎?如果要抱持「女生容易被強暴,男生容易強暴人」這種論述,那該實施宵禁的應該是男生吧?以保護之名,行控管之實。

  接下來簡單談談教育上的弊病。自然,Joe Clark的目標是要達到測驗成績門檻,這是標準化、集約的外在指標,很適宜使用行為主義快速、暴力的制約方式來操作學生。同理,或許也很適宜於軍隊的管理訓練,反正只要你的軍人可以乖乖、精準地把子彈打進敵人肚子裡,你何必在乎他是真心希望這個人死還是充滿痛苦。然而當代的教育卻否定行為主義的單一論述,認知論、社會學習論或奠基於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人本論,都在乎學習者的內在動機。操作制約的結果,可能可以顯示出電影裡和樂融融、五育並進的校園烏托邦,卻無法觸發、滋養學習者的內在學習動機。

  電影中還有糟糕的種族刻板印象。Joe Clark在十年後第一次出場,便是溫和親切、開明地和白人學童對談著,到了黑人學校就馬上換上另一張臉。Joe Clark斷然說黑人學生學莫札特無用,並拒絕讓學生前往林肯中心進行合唱表演(當然還有音樂老師不願拍Joe Clark馬屁的原因)。但當另一名老師違逆Joe Clark,教導學生R&B版本的校歌時,他就接受了新版的校歌。甚至,他在外人前來參觀學校時,要求校內僅有的幾名白人學生唱R&B校歌,然後在他們開口唱不到一句,就當眾恥笑他們的無能,並說「這果然是遺傳」。當然,或許我們能夠稍微寬諒,這是1989年的思維,對種族極為狹隘的單一文化想像。

  Joe Clark的理念和人格特質,有著大量的衝突、矛盾和缺陷。如果要肯定他這種上對下、強悍壓制的作風,就無法逃避一個詰問:如果他身處更上層的位置,或他的上司跟他作風相同,會發生什麼悲劇?Joe Clark斷然開除剛毅反對他的優秀老師,自己卻用更粗暴的方式對待他的上級。如果上層使用相同的作風,他早就被開除了,什麼故事也就不會發生。片尾,學生以示威展現了群眾力量,極度諷刺。Joe Clark當時忽視眾人的聲浪,強硬處置學生,此刻市長是否也要用同樣的「氣魄」,暴力鎮壓學生?
  Joe Clark的另一個缺陷是徇私,如同前面所說的,他可以幫助小女孩的媽媽找工作,因為他跟女孩是舊識。他開除兩位老師,因為他們不肯向他低頭,還遷怒於學生之上。最後,是他的欺善怕惡,顯露在對好學生的管束與壓制,卻不敢直接對抗販毒學生,只能將學生關在學校內。他的女副校長在電影尾聲直截地指出他的這項缺陷,卻沒有任何回應,反而是女副校在他上台唱完一首歌後,就莫名其妙的平息怒火,失去了對Joe Clark人格特質的批判。


  導演在電影中全面且鮮明地展現一種觀點時,可能有兩種意圖,諷刺這種觀點,或頌揚它。《鐵腕校長》身處在新保守主義尚未衰退的年代,理所當然細膩呈現了那個時代的荒謬價值體系。然而導演的態度,是批判這種價值的缺陷與時代的困境,或者成為保守政府的宣教片,鞏固這種價值,就成了我評價這部電影的重要準則。
  前面提到的,社區家長所受到的侮辱和忽視、消防安全的問題,原本都是很重要的批判切口,但是電影將社區家長領袖、消防局長刻畫成城府極深、玩弄權勢的邪惡角色,來規避這項重大的缺陷。另一方面,學校後來能夠變得明亮乾淨、秩序井然,以及校長深受愛戴,姑且不論這種校園想像是否過於僵固,不可否認是一種合適於許多學生的學習環境。然而這種環境的促成,以及校長地位的改變,其實跟電影後段所能看到校長態度、與下屬互動關係的改變有很大關聯。然而導演對這個部分卻極度輕描淡寫,並把前面荒謬的統馭模式,與後段的亮麗成果銜接在一起,營造因果關係的錯誤理解。
  這種種安排顯示,這部電影沒有企圖為上面所提的價值困境找尋任何出口,而是在歌頌宣揚這種價值體系。為此我堅定地抨擊這部電影。雖然大家不容易有機會碰上這部電影,但如果有幸看到了,大可不必花時間受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阿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