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543_2630782724406_1100508278_2985481_2068302483_n.jpg

索性買了這期印刻,封面故事是賴香吟,關於她的長篇新作《其後》。
讀完,感受到記下什麼的必要,卻意外長成一大篇文字。想來是最近生活中太多思緒找不到出口,網誌亦沉寂太久。
不採用一般的分段,而是隨興所至,充當做散文詩吧。

我不想相信自己處在「對生命最勇敢也最誠實的大學時代」,
其後呢?
繼續誠實下去吧,對自己說。



---
價值


我不知道站在時代變遷的角度來說,網路的出現、觀念的轉變,現世是否變得相對虛偽了?
搞不清楚吧?有人說這時代在變好,也有人說在崩解。有人說人更貼近網路更緊緻,也有人說更疏離。怎麼辦,到底誠實的價值還剩下幾分?
我體會到的是在一片分不清漲退的浪潮裡,就選定位置,堅毅地站著,相對輕鬆許多。
對,就是這個字,毅。


關於愛與誠實的信念,不是邱妙津教會我的。

在事發前,她的作品我根本沒有動力翻看,去領教她的那種……,怎麼說,豪霸的傲氣吧。
覺得愛就是愛,誠實也不過如此,沒有什麼值得大聲嚷嚷。

但那些字就是在一切發生之後、我被推進深淵之後,在心裡的坑內不斷與她共振放大。
其後,接連不止地戲碼是一連串火花四濺的爆炸,身邊走避不及的人被濺傷。深淵在一次次的轟炸後變深且擴,我沒有意願卻也更難離開。
那個火光,某種自信下,是衝上天際,比較遙遠的人看見了說,啊,那是存在著的信仰的天光。

她並非「教」我如何去秉持愛與誠實的信仰,而是帶我領略了這件事,讓我意會到我所堅持的信念早就存在,早就懂了。對我如此理所當然的事物。
我承認她的優異,在文學上,精準、理智、切中要害地譜出我們的心境。
她的思想過於巨大,她的死亡成為一種明證,我無法與她爭辯,在心底,我知道我也不想辯駁。

賴說邱「相信抽象價值,並且將它放得很高,犧牲、挪移各種現實位置,為了把這個價值至於正中,不顧一切地去成全它。」

理解後知道自己要的是信念,於是成熟地作為,把愛成全了,把幸福成全了,把自由成全了。為了堅信這基底的價值,連之後蔓生出來的背叛、謊言、欺瞞、漠不關心,也被成全了。

就守著。



---
倖存者


月涵文學獎的海報在寒假前貼出,斗大的「遺書」兩個字,令我心中一凜。
死亡,多麼戲劇性,換句話說,在這時代是何等容易被消費的情節。
我是在消費自己嗎?連帶消費真真切切為我擔憂過的人嗎?

重看留下的日記,這不能用「事過境遷」來描述。從開始到其後,我經歷的是一連串辯證與思想堆疊的過程。亦步亦趨至今,我不知道走向更多光明還是晦暗。此刻我依然沒有止息,沒有經過。有人說我很黑暗,也有人說我最近的笑容比較開朗。

但這一條分隔線是,只要你還站在活人這邊,永遠地,你Survive了。你活著呀,還在那邊雞雞歪歪鬼叫什麼?
距離那條界線從一光年到一奈米,並不會讓你從真切活著的人,變成半死的人。
生命的極限數學,你可以逼近再逼近,但沒有reach到那個極限,翻轉出完全不同的結局,是的,你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常人。
所以,不再自以為有更充分理由投稿月涵,寫那個遺書主題文學。沒有誰比誰靠近,你的作品並未因此而變得半真實,或者,它至多僅限於文學上的真實,沒有生命意義上的真實。

一直跟阿光說我沒有辦法走上創作的道路是因為:我被一種誠實的信念糾纏著,我能去書寫與自我截然無關的事物,但那樣我將只是一個代筆著。一旦涉入了自我,我將無法捏造,我無法不坦承,我無法虛構。

如同前面所說,這從小埋下根柢,至今已安然包裹住我的透明薄膜,使我失去了不誠實的能力。我不用也不懂得經營任何假面,任何關於我的問題只消選擇1.表露或2.拒絕表露。這很輕鬆不是嗎?
我選擇的是一條面對自己輕鬆,面對世間卻艱難的道路。
所以歸結原因是我難以面對自己的不堪、難以接受自己的罪惡感,儘管不願承認,儘管總是拿我對他人的寬諒當作擋箭牌,我無法掩蓋對自身的道德潔癖。


但所以這些書寫的意義是什麼?
將那些,姑且稱之為手稿的嚇人的紙片,整理並交付出去的意義是什麼?
如果說作者已死,這是另一種型態的自我毀滅嗎?透過文學獎,將絕對的真實化作絕對的虛擬,留在他人眼中。

但即便如此,我依然同那個躺在某人家中的真跡一樣,倖存著。
賴說她「不再因為寫到五月(邱)而難受於道德上的潔癖,不再焦慮我所理解的五月未必是真正的五月。回到自身,卻也不見得輕易。」

不簡單,不是嗎?
誠實不再簡單了,單純也不再簡單了,愛、理解自我、堅強,通通不再簡單了。

可也通通都還倖存著。



---
溫柔

本來只是讀完雜誌有些情緒不得不說,卻自顧自的變成了一篇長文。
回頭看這些文字,總覺得不夠溫柔。


邱妙津少了溫柔,這是我對她的評斷。
儘管我刻意在上面的篇章迴避這個抽象意涵。
同時,我總是拒絕他人對她的評斷,連帶這期印刻文學也是,我略過了他人寫的篇章,只容許賴香吟的文辭。

溫柔不是一種價值。
它不若愛和誠實那樣,被我放在內心最深處滋養。我是草食男,耕食著這兩者,共相依存。
我生命的意義建立,並非取自於溫柔。

溫柔卻是一種質地。
它是我個性中的本然與匱乏。或許正是我思考上的尖銳,使得溫柔無可避免地,成為一種性格上的追求。因為我缺少。
這種生命質地遍覆在我的文字和作為之上。我並非從內心長出來一股體貼、要去呵護每個人事情懷,而是在所有的行為終結前一刻,驀地拉起這樣的絨布,包裹住銳利、會刺傷人的堅真。

溫柔必須成為一種態度,一種方式,一種容器。

我一直覺得理性與感性的區辨是不合理的。就是從最科學的角度來看,認知神經的研究結果也不支持這種分界。我也不懂該如何為自己貼標,因為總有人說我太理性,邱妙津也太理性,我們都把事情想得太透徹,把自己想得太清楚。所以事發之後,我一步步走得太無私、太沒有過錯、太理直氣壯又太成熟合理。
但如果,這是理性,那如何解釋我止不住的澎湃情緒?過於氾濫的情感?把我自身和周遭反覆炸得瘡痍的心思?

所以理性與感性其實並非二元對立。我要說的是,理性其實是我的一種表型,這種表型的底下,是以溫柔作為包覆的巨大情感。是因著溫柔的態度,我作為一個遲鈍而不夠敏感的男人,才必須以理性的方式表露我的情緒。

溫柔可以是一種力量。
且這力量可以強韌過世間所有折磨和痛楚,溫柔使人堅強,堅強也才不會失去溫柔。是溫柔的對待,高懸在那的聲音,說著「就算受傷也記得對世界的溫柔」,才能讓我一直走著,直到今天的。
接著在心底說,如果,如果有天有個人,是「褪去風霜還能手牽手站在一起」。我就等你,給你全部的溫柔,你再幫我轉交給全世界。


我說邱妙津不夠溫柔,也是我好強,文字上贏不了,思考上贏不了,堅持信念上贏不了,就這點我要贏,要比她溫柔。我可能很難比她更愛這世界,更愛生命,但我可以不管愛或不愛,去對這世界溫柔。

周芬伶說賴香吟「為邱付出了十多年的沉默,我覺得這個沉默是她不應該受的,因為她是個被強加的對象,這裡面沒有她的自由意志。」在我的想像裡,不知道要怎麼走過這些:在文學上,所有的自己都被加了註腳,無法撇清、辯解或立定自己;在生活上,行走,緘默,作夢。賴香吟畢竟是有著極大的溫柔吧。

這整個故事裡,我就跟她學。


世界是不會停止傷害的,但這不是一種錯吧。我現在會這樣說。

至於罪,還是沒有人能替誰回答的,關於這點,邱還是對的。

只是傷口就交給溫柔的心來撫平。
因為我還是會在的。我盡量做到,只要你是最真的你。


然後就一直堅、持、在、那。綿長,悠久,穩定,平靜。






---



我相信 愛的本質一如
生命的單純與溫柔
我相信 所有的
光與影的反射和相投

我相信 滿樹的花朵
只源於冰雪中的一粒種子
我相信 三百篇詩
反復述說著的 也就只是
年少時沒能說出的
那一個字

我相信 上蒼一切的安排
我也相信 如果你願與我
一起去追溯
在那遙遠而謙卑的源頭之上
我們終於會互相明白


        席幕容〈我的信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阿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