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的台灣樂團還算不少,但以理智和情感連結來說,回聲樂團無疑是我最支持的一個。
專輯《巴士底之日》發行時,樂評人小樹下了這樣的評論:「回聲樂團並不,畏懼。因為他們清楚意識到,自己可能做出近五年最好的華語樂團唱片了。」
而根據「態度決定一切」這句老話,我也相信「回聲樂團已成為近年來最優秀的華語樂團了。」
當然音樂這檔事,非常主觀,好不好聽各人心中自有評斷。台灣獨立樂界的好團極多,以我個人喜好排序,也還有Tizzy Bac、阿飛西雅、甜梅號、929、蘇打綠、橙草、1976、熊寶貝(原諒我畢竟是清華人)……等等等。但不是每個樂團或每個音樂人,都能夠像回聲樂團這樣,在身為「音樂人」、身為「世界公民」和身為「公眾人物」這些事情上,有相當的自覺和良好的態度。
這樣講來有些嚴肅,所以就先從音樂本質談起吧!回聲的音樂是無庸置疑地好聽,詩般的歌詞富文學性又直指人心。我最愛的<被溺愛的渴望>,每次在隨機撥放時聽到,都不忍關掉音樂,一定要把它聽完,喜好程度堪稱華語版的<Fake Plastic Trees>。
<被溺愛的渴望>
樂器演奏、編曲、混音技巧,早在第一張專輯《感官駕馭》的同名歌曲,就嶄露無疑了。歌曲不論是強烈如<巴士底之日>,抒情柔軟如<無聲的輪廓>,都能輕易的掌握。對於任何希望做出好音樂的人來說,都已經是值得驕傲的目標。
但回聲樂團並不只做音樂,也在各個領域發揮著他們的影響力:
支持國際特赦組織,回應人權問題而發行的單曲<解放>;
舉辦全球暖化歌曲創作活動,並推出免費下載的單曲<處女空氣>。
而從他們對參與活動的用心和了解,我相信這是他們真正關切的議題,而非只是為了提升形象。
記得去年十二月,當我問起柏蒼對於未來樂團的發展有什麼想法時,他表示希望能有更多有趣的合作。半年過去了,看著回聲樂團所做的一項項活動,我確切地感受到他們在為這理念而不斷嘗試、不斷努力。
七月初的表演「心電回聲」,現場結合心電圖機,不知道這奇妙的點子是誰想出來的。
新的音樂開始加入些電子元素,是不一樣的嘗試。
柏蒼的INDIEVOX開始在獨立樂界發酵,期待音樂產業能走出一條新世紀的路。
回聲就是這樣一個樂團,能不令人喜愛嗎?
- Jul 01 Wed 2009 23:13
台灣的新迷幻之聲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