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台灣文化環境的發展與想像,從來都沒有止息過。我身邊關心類似議題的朋友不少,許多甚至親自投入運動。
隨著文化部的建置,一些議題的討論聲音變多了,獨立書店、地下社會等議題該如何處理,也更容易和我們的文化政策做連結。
我從來都不是一個「運動咖」,儘管身邊會被這樣劃分的朋友不少,很多觀點也都相仿,我卻陌生於他們的運動姿態。多數時候,運動事件帶給我的感受,在我的朋友們身上是有所斷裂的。比起他們的行動,我更記得某人的怪言怪語、不愛洗澡或者放肆的走音。或許是刻意的,我始終從一個間接、帶著點距離的角度,看待這些企圖影響著我們社會文化的行動。
我所做的事情始終僅只是思考、談論,有時候檢視、批判或建立關於這些行動的論述。
目前分類:論文comment (23)
- Jul 20 Fri 2012 00:49
關於文化、運動與地社等議題的一些想法
- Nov 27 Sat 2010 01:02
生活不再簡單

近日張大春在個人部落格上的一篇〈答大學生────關於狗屁的文化創意產業〉,鬧得沸沸揚揚,點閱率甚至遠高過之前批評吳淡如的文章。
張大春的用語犀利狠重,也有自己的一套觀點和想法,可惜並沒有清楚論述所謂的文創和文創產業,以及背後的架構。但無論如何,張大春確實提醒了台灣的文化環境(特別是在「文創產業」之名被濫用後)中,亟需被檢討的,與商業糾葛不清的矛盾關係。
- Nov 06 Fri 2009 15:57
給彼此一些空間好嗎
(沒上批踢踢的大概不會懂這篇)
雖說我一天到晚都在逛楓橋、批踢踢,卻不確定該不該自稱鄉民,畢竟我最常瀏覽的還是一些音樂、評論板,也不太喜歡發文推文。但批踢踢總是我僅次於Facebook的網路交際場所,而火熱、該知道的梗我也不會錯過太多。
- Mar 18 Wed 2009 00:52
可不可以不要只會用B?
前些日子,學校發生同學被電死的難過事件,從那之後,指責的聲音就不斷出現。要求學校負責、懲處相關人員、加強校園安全這類的要求此起彼落。
其中,大家強烈抨擊,媒體也最愛宣揚的,莫過於「學生反應,學校擺爛」這個焦點。由此引發出的諸多論述包括「學校罔顧人命」、「校方從來不關心學生安全」、「學校高層態度如河蟹」……等等也是熱血沸騰。
然而我一直在等待的聲音是:除了校方,學生是不是也該負些責任?
- Jan 11 Sun 2009 23:42
我抽菸,所以我不存在?
先聲明,寫這篇文章絕不代表我鼓勵任何朋友抽菸或認為抽菸是無害的。
只是在1/11這新法上路的日子有些積了許久的話就不吐不快。
- Oct 25 Sat 2008 12:20
理性與包容
前幾天,有幾件讓我很有感觸,而想打網誌的事。原本猶豫該先發哪篇好,卻發現,這之中都有著些微的關聯。
這大概會牽扯到台灣的媒體、網路族群、海角七號和鄉民。
星期三參加學院辦的活動,邀請戰地記者馬儁人來跟大家聊聊。
- Aug 19 Sun 2007 11:50
自我防衛
昨天在傅弟弟的網誌看到我曾經歷過的事件:匿名謾罵。隨之而來的是無數沸沸揚揚的回覆和跨網誌的攻擊,這倒遠比我遭遇的那次激烈多了。
《龍族》裡是這樣描述的:人類感情,愛、恨的目的都是要改變對方,把對方變為「愛你的狀態」,或「毀滅的狀態」。如果這目的沒辦法達成,那這感情就成為很虛無的東西了。憤怒,如果得不到宣洩的話,沉鬱在心中應是痛苦的;這便是我的防衛及報復手段。
說起來好像很變態,不過確實是這樣。對於匿名的人,也就是說不管認不認識,他顯然不在乎自己發言的身分,我也沒有必要去尊重或憐憫一個沒有身分、空無的人;對這樣的人,我大概會放縱自己吧!(也就是肆無忌憚的嘴砲,老實說,在沒有副作用的情況下,這真的會有快感)我從不認為會有哪個匿名人士能用言語的方式,傷害到我。
- Jun 05 Tue 2007 23:09
第三屆語資成發
昨晚滿懷期待去看高一語資的成發。因為時間因素,只有看上半場,好像有點可惜。因為這個緣故,可能對整場演出沒有詳盡的瞭解,有弄錯的地方請指正。
就大致把我所看的寫一下吧!有一些簡單的評論和建議(只是我網誌觀眾群好像沒有117的),純屬個人看法,有興趣、相同想法、不同見解歡迎討論。高一如此的演出成果,我想無論如何,都是很不錯的。雖然難免會跟上一屆做比較,但不管怎麼樣,發展自己的特色,掌握能改進的地方,就能造就下一場更好的演出。(不確定還有沒有。)
這篇可以算是一個很嚴肅的評論文吧!而且可能有褒有貶,對於學弟妹是不是需要那麼嚴格?(加上我的看法也不見得有多精闢)我有想過啦!不過,這場演出得到的讚美應該不會少了,如果能容我提出一點「不盡然稱頌的話」,或許稍稍…有些幫助。總而言之,如果你是這場的表演者,就當作一個彎嘴雞的評論吧!有可以接受、認同的部分,那很好,我也很高興;不能接受的,那就別管我吧!或者覺得哪裡說不好,直接留言討論即可。
- May 26 Sat 2007 21:09
關於藝術評論
在藍藍的movie blog看到兩篇相當棒的文章。雖然談的是影評問題,但類推到樂評、文學批判、藝術評論中也都無不可。建議大家看看,特別是第二篇。
競賽與遺珠
影評人的功過
- Apr 29 Sun 2007 22:54
傳之前先想想
又收到莫名其妙的群組訊息。
「急時通要收費ㄌ!看你想不想付1000$!想ㄉ話就不用轉ㄌ!不想ㄉ話馬上轉! 雅虎預計自8月25日起使用YahooMessenger要收費,如果您希望繼續免費使用YahooMessenger, 請您將此訊息通知您所認識的每一個人,它將被紀錄下來,您每發出一份訊息您將獲得一個 『signature』,如果您獲得1,000,000個signature,Yahoo將保留您YahooMessenger,如果沒有, 往後您將付費$10.00元」
很多人就繼續把它傳下去了,我收到少說十次。傳之前,可不可以先想想合不合理呢?
假設,他會記錄你發出幾封來決定免費資格,顯然這是奇摩發出的吧?
- Apr 20 Fri 2007 22:03
天空中奇異的圓形現象
http://dansun.org.tw/tot-2.html
有時候除了「奇蹟」我還能說什麼呢?看完之後我的確是「嘖嘖稱奇」。
這些丹輪是確實存在的喔!希望每個人都能在家練習,自己拿起相機就可以檢驗了!
方法很簡單,照著網站指示做好動作之後,拍一張照片。接著存到電腦裡,開啟PhotoImpact 8以上版本的百寶箱,選擇特效中的「鏡頭眩光」或「水滴」功能,你也可以獲得「健康、活潑、乖巧、穩定」的圓形能量喔!
- Apr 14 Sat 2007 23:31
醫學與道德間的討論
前些日子在領培營隊中看了電影《非常手段》並討論。
裡面有一個部分引發很大的討論,而我至今還沒有自己的答案,希望能看看大家的想法是甚麼。
我大致淺述一下,可能不完全合乎電影情節,不過沒關係。
- Feb 27 Tue 2007 23:21
困惑
一篇留言讓我想起高一的一件往事。
記得那時候是電腦課,老師因為課程需求給每個人一支耳機。隨堂作業結束後,我跑去一個網站(忘了哪個),放歌給旁邊的同學聽,聽到一半,另一個同學說了:「你一定要這樣展現自己的音樂品味嗎?」
其實那並不是多了不起的歌,Enya的May it be,單純是因為那個同學竟然不曾看過魔戒,只聽過海莉的版本而沒聽過恩雅原唱,我才想讓他聽聽看。
- Dec 10 Sun 2006 23:17
渴望悲劇
- Dec 03 Sun 2006 18:25
歷史作業:由《你要不要被複製?》探討科學與道德倫理、宗教的關係
之前一直有同學要我貼上來,不過因為有點害怕被抄襲(多慮了),所以遲遲沒有貼。現在作業抽查完啦!所以給有興趣的人看看。
我並沒有做相當深入的研究,看的書也不是那麼廣,因此,內容或許會有些錯誤,還望多多指教。
另外,我自認內容還算對事不對人,我也無意挑起任何戰端。這裡歡迎各種討論,甚至是以辯論的方式提高思考水平,但切勿做人身攻擊,警告後仍違反的就別怪我了…。
- Aug 09 Wed 2006 23:11
所謂尊重
最近學校發了一本叫做「快樂之道」的小冊子,大體上都是一些還蠻不錯小建議,不過談到尊重他人信仰的時候我就開始覺得怪怪的了。
在這本小冊子裡,他提到的概念是:很多懷疑論者和機械論者的想法現在都被學校教授,可是他們又常會去攻擊別人的信仰,而事實上機械論與懷疑論者在宣揚他們想法的時候,和中世紀的傳教士是沒有兩樣的。(原文我沒有記很清楚,不過概念應該差不多就是這樣了,希望我沒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