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音樂music (106)
- Feb 25 Mon 2008 22:56
國王歌手來台?!
- Feb 05 Tue 2008 23:53
Garou:天生的Quasimodo

日前在光南買了Garou(卡胡)的第一張專輯Seul。
看(聽)過Notre-Dame de Paris的人,大概聽一兩首就能認出他的嗓音,因為實在是太特別了。
起初聽時,還以為Garou的唱法是刻意的,後來在Céline Dion的On ne change pas(法語精選)中,聽到合唱曲Sous Le Vent,我才開始注意Garou音樂劇以外的發展。
06年來台的Notre-Dame我忘了是誰飾演Quasimodo,但少了Garou沙啞的嗓音,聽起來就是完全不對勁。
- Aug 18 Sat 2007 17:13
*眼鏡創作女王Angela Aki
(終於又發音樂介紹了)
以演唱本曲Kiss Me Good-Bye(太空戰士12遊戲主題曲)而爆紅的Angela Aki(アンジェラ・アキ,安琪拉亞紀) 本名アンジェラ安芸,是美日混血兒(父親是日本人,母親是義裔美國人)。
Angela Aki是深具個人特色的創作女歌手,對多數人來說,她或許不如歌壇上諸多日本女歌手的美貌,但平易近人的打扮加上黑粗框眼鏡,賦予她獨特的美感,因而蟬聯日本這兩年的「最適合戴眼鏡女星排行榜」。
- Jul 14 Sat 2007 15:24
*魔鬼的詩篇

之前發過一篇「天使的樂章」介紹童聲合唱團天使之翼(Libera),這次定個相對的標題,要向大家推薦葛利果聖歌教皇合唱團(Gregorian)。
很久以前,大概在我國一的時吧,無意間在國語日報看到有人投稿(青年文藝版)描述他對教皇合唱團的熱愛,當下就把這名字記起來,卻沒有嘗試聽聽看。國三的某一次機緣下聽到,覺得果然好聽!自此成為教皇得歌迷。
葛利果聖歌(Gregorian Chant)上過高中音樂的人想必都很清楚,這種中世紀流行的天主教讚美詩。教皇合唱團以此為團名,正代表當初製作人的靈感基礎。教皇合唱團的德國籍製作人相當有名,因替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製作暢銷專輯Time to Say Goodbye而爆紅,之後於2000年順勢推出教皇的經典歌詠(Masters Of Chant)系列專輯,此時距教皇的前一張,也就是首張專輯Sadisfaction已近十年了。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都猜出這名王牌製作人,法蘭克彼得森(Frank Peterson)。
- Jul 02 Mon 2007 22:27
星光大道上的彩虹
- Jun 29 Fri 2007 23:30
秘密花園演出影片
前幾天看到這段祕密花園(Secret Garden)於1997在中國的演出影片,曲目是收錄在專輯捕夢網(Dreamcatcher)中的Celebration。音樂會感覺很棒呢!有大河之舞壯闊的感覺。如果他們有幸來台灣,一定不能錯過。
話說,根據官網公告,秘密花園的新專輯已經在錄音囉!挪威版今年秋天即會發行,國際版要等到明年春天;至於台灣呢?這我就不知道了,台灣好像會更慢一點,像美麗人聲(Celtic Woman)的新專輯。啊!岔開話題,今天跑去光南,竟然找不到半張她們的專輯。玫瑰唱片有之前的,不過店員說要明天才會到,所以後天才去買吧!
- Jun 10 Sun 2007 00:45
*三位法國流行男聲
底下介紹的三個法國的男歌手,都是在法國頗為出名,在台灣卻不太有人知道的歌手,皆無代理商(所以才敢大喇喇的播音樂)。這三位分別是Patrick Fiori、Michal Kwiatkowski、Grégory Lemarchal,其中Patrick Fiori大概是台灣最多聽眾的(音樂劇《鐘樓怪人》首演版中的警備隊長),Grégory Lemarchal則是近期三人中最紅的(法國)。
原本應該要照順序來介紹,不過,就在我邊打文章、搜尋資料的此時此刻,才發現患有先天疾病囊胞性纖維症(Cystic Fibrosis)的Lemarchal已經在一個月前過世了,年僅24歲,令人嘆惋啊!忽然有點難過到不想打下去。(我決定不辭代價買下他將在6月下旬發行的專輯,看是用亞馬遜還是請中平的朋友帶回來)
- Jun 03 Sun 2007 22:39
*浪漫紫月夜:Blackmore's Night



對於常聽搖滾,特別是硬式,應該對深紫色合唱團(Deep Purple)和彩虹合唱團(Rainbow)不陌生,而瑞奇布萊克摩爾(Ritchie Blackmore)正是這兩個團體中的靈魂人物。在經歷幾次離團、重回、解散之後,瑞奇和他的老婆Candice Night組成Blackmore's Night(馬雅唱片還是翻成瑞奇布萊克摩爾)。
去年在一張居爾特音樂合輯中聽到Blackmore's Night的歌曲Now and Then,當時的反應真是「驚為天籟」。過年期間特別到光南挑他們的CD,很幸運,在博客來訂不到的情況下,光南倒還有蠻多張可以選擇。
Blackmore's Night的音樂綜合了世界音樂、民謠、新世紀、(硬式)搖滾、居爾特等元素,創造出全新的風貌。不喜歡聽吵雜金屬音樂的人,可以在它樸質的音色中找到動人的感情;不喜歡沉悶抒情音樂的人,可以從輕快的樂風裡發現活潑的趣味。從諸多方面來看,Blackmore's Night的音樂都很對我胃口,自行創作、沒有重金屬、沒有太多古典元素、旋律甜美、氣氛歡愉。Blackmore's Night的音樂大致就是這個樣子,每首歌都差不多,如果底下這三首你都喜歡,那你就可以去買一張他們的專輯,應該是不會後悔的。(我會推薦Under A Violet Moon、Shadow Of The Moon或精選集)
(雖然博客來沒得買,馬雅官方網站倒是有很多張專輯可以選擇,也提供線上購物的服務,點我)
- May 31 Thu 2007 22:40
徵求歌名
- May 19 Sat 2007 21:44
Michele Paulicelli
一位義大利歌手,對台灣人來說應該是為陌生。
對義大利文可以說是一竅不通,因此有關Michele Paulicelli的事蹟我只能略猜一二。首先,他應該是個鄉村、反戰、宗教歌手,從他的音樂和裝扮就可以感覺的濃濃的義大利鄉村風味。另外,他似乎參與過音樂劇的演出(或者主要就是演出音樂劇),
底下這首歌收錄在他的專輯《Ora Et Labora》中,意思莫約是祈禱與受苦之類的(有沒有義語高手能幫幫我啊!)聽聽看吧!他磁性的嗓音中透著樸拙的情感,仍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 May 12 Sat 2007 15:32
*就像在天堂
圖資社社課看了這部電影,回家後又再次溫習。
有點像是《放牛班的春天》的音樂路線和《濃情巧克力》的綜合版,但卻比《濃》更加美麗動人,比《放》更刻骨寫實。
同樣入圍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放》致力於簡單動聽的音樂,加上童聲所具有的感人特質,在略顯俗套的情節下,感動了許多人;而這部《就像在天堂》是將「音樂」做為劇情的主軸,展現北歐(瑞典)小村莊的人物,並深刻描繪出劇中各個角色的特質和故事,藉此感動人心。
- Apr 15 Sun 2007 13:14
音樂劇《羅密歐與茱麗葉》 ˙下
- Apr 09 Mon 2007 23:35
馬修‧連恩自然音樂講唱會
- Apr 09 Mon 2007 22:49
音樂劇《羅密歐與茱麗葉》 ˙上
【底下為《羅》本次亞洲巡迴場地、整體、角色的個人見解,曲目部分預計這週末再放上來。歡迎提出您的看法,意見交流。】
4/6晚上7:30在國父紀念館大會堂,我坐在第17排中央(4200票區,全場35排),這晚演出皆無後補演員。好位置和好演員正是我一直祈禱的。
先從環境硬體開始講吧!六點多時我們就到了國父紀念館,繞了一大圈,似乎沒有看到告示牌或方向導引,從正門進去之後,只聽到大會堂傳出音樂,可是門是上鎖的,花了十幾分鐘才找到服務台。
大會堂場地很小,舞台被壓縮得很小,場景沒有DVD中的氣勢。法語音樂劇一向是預錄配樂的,跟傳統交響樂團現場演出不太一樣,小巨蛋可能比傳統劇院更為適合。音樂只在舞台前環繞,無法傳到中後方,低音模糊不清,不像鐘樓怪人在小巨蛋時極有臨場震撼感。字幕不知道是不是人工按的,沒有和歌曲同步,有時候慢半拍,有時候甚至完全不對,在有新增曲目的情況下,新歌的歌詞沒看過法文的人根本不會懂。另一方面,會場太亮了,就連舞台是暗的時候我都還能清楚看到五指。